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 或已禁用 JavaScript。請啟用 JavaScript 以獲得最佳網站體驗。
最後更新日期:112-11-29
因應人口老化,愈來愈多的病患在重大疾病的急性醫療後可能出現失能情形,而患者的失能狀況往往大幅增加醫療體系、家庭及社會照顧之負擔或依賴,故衛福部與健保局自民國102年起開始規劃急性後期之醫療照護模式(Post-acute Care以下簡稱PAC)。並於民國102年10月推出:全民健康保險提升急性後期照護品質試辦計畫。本院本著我們既來:配合國家政策,提供社區最優質的醫療與長照服務的宗旨,在黃炳勳院長的全力支持下,自民國103年1月起正式加入全民健康保險提升急性後期照護品質試辦計畫,於106年8月,陳昌明院長本著本院視病猶親、融入社區的核心價值,讓本院正式加入健保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而且照顧的病人族群,除了試辦計畫中的急性腦中風病患之外,還擴大增加了燒燙傷、創傷性神經損傷、脆弱性骨折與衰弱高齡等族群。以期給予有需要的病患全人健康照護,扮演社區健康守護、關懷及促進者角色。
本院的急性後期照護模式(PAC)特色如下:
1.個人化之治療計畫。2.跨專業團隊整合照護(醫療、護理、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吞嚥治療、心理治療、社工、營養、醫療諮詢及衛教)。3.定期跨專業團隊評估會者的進步狀況。4.後續居家照護及技巧指導。5.共病症、併發症預防及處置。6.完善的出院準備計畫,在患者病情顯著進步,預定出院時,給予居家照護建議、居家自我復健治療建議、社區醫療資源轉介服務、社會資源轉介等出院準備相關事宜。
一、本院新陳代謝科於2011年成立糖尿病衛教中心並加入台北市糖尿病共同照護網,2015年完成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的認證,目前本院總共有十位擁有共同照護網認證的醫師參與糖尿病照護的工作,包含新陳代謝科、家庭醫學科、胸腔內科、肝膽腸胃科等。二、由新陳代謝科醫師帶領,組成糖尿病照護團隊,照護團隊成員包含醫師、營養師、護理師等,依照個人專長提供個案全方位照護,並請各科醫師以其不同專業領域,針對糖尿病相關議題開立衛教講座課程。本團隊成員可提供糖尿病個案飲食、藥物、運動等個別化衛教,並定期舉辦病友團體活動,朝著指導糖尿病友成為自我管理專家的目標邁進。三、本院積極辦理糖尿病照護相關業務,於2015年榮獲台北市糖尿病共同照護網之「照護金糖獎」,並於2016、2017、2018年連續榮獲台北市糖尿病共同照護網之「整體品質獎」。
內視鏡鏡經皮胃造廔小組:內視鏡胃造廔整合垂直照護:本院為社區慢性醫院,所照顧長者須管灌餵食者不少。傳統的方式是以鼻胃管灌食,然而鼻胃管使用大於六週以上,容易產生逆流性食道炎,吸入性肺炎等併發症,使用鼻胃管,不易維護口鼻的衛生,對於臉部的外觀也有不好的影響。內視鏡經皮胃造廔可以取代鼻胃管灌食以胃鏡的方式進行胃造廔可以降低手術麻醉的風險,本院結合內視鏡醫師,神經內科醫師,內視鏡技術師與長照個管師推廣內視鏡造廔。 另一方面加入專業營養師,定期評估長者管灌營養狀況。從造廔手術,造廔口照護,管路維護及營養管理,做全面性的整合照護。
肝炎防治小組:本院胃腸科是社區肝炎治療轉介中心,積極堆動各種肝炎的防治,防治的項目包括B型肝炎、C型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和藥物性肝炎等各種肝炎。在篩檢方面,整合醫師、放射師、個案管理師,積極推動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篩檢。在肝炎治療方面與醫療中心同步,引進最新全口服B型C型肝炎藥物,以降低社區民眾肝癌和肝硬化併發症。治療成績與醫學中心相當,提供在地民眾優質且便利的醫療服務。
無痛內視鏡:本院為提供社區民眾優質且舒適的內視鏡檢查,延攬台北榮總麻醉部團隊為社區民眾提供麻醉服務,兼顧麻醉的安全性與舒適度。在門診住院的無痛內視鏡檢查已經有相當好的口碑。目前將業務擴展到自費健診,計畫結合在地公司行號學校機關,執行以自費無痛胃腸鏡為主軸的自費健檢組套。早期癌症診斷:本院胃腸科是社區早期消化道癌症篩檢中心,引進最新高解析度內視鏡技術,加強早期食道癌、早期胃癌及早期大腸癌的診斷率。
胸腔科-全方位的呼吸照護本院胸腔科在關渡醫院成立之際就屬一重要科別,初期我們設立了慢性呼吸照護病房讓呼吸器依賴患者有一個中長期照護的地方,之後配合國家防疫政策及阻塞性呼吸道疾病的整合照護,胸腔科也陸續成立了相關單位及設施,其特色如下:
一、慢性呼吸照病房(RCW)民國90年胸腔科成立了呼吸照護病房,提供了呼吸器依賴患者一個呼吸訓練及中長期照護的場所,這期間我們不斷的更新相關呼吸照護設備以滿足各式病患的需求。民國108年,呼吸照護病房設置了呼吸器警報遠端監視系統,當病患發生呼吸狀況時,醫護人員可以在第一時間判斷處置,確保病患呼吸安全。
二、呼吸器依賴病患居家照護呼吸器依賴病患並非需要長期住院治療,尤其是意識清楚及病情穩定的病患,在專科醫師評估後有些病患是可以返家照護。在民國108年,胸腔科醫師及呼吸治療師加入了本院的居家護理團隊,定期至病患家中訪視、協助更換管路及呼吸器使用照護。
三、阻塞性呼吸道疾病整合照護衛福部健保署在近幾年陸續推動「氣喘醫療給付改善方案」及「慢性肺阻塞醫療給付改善方案」,胸腔科也配合此一政策成立呼吸衛教室,由專職衛教師針對個案給予個別用藥指導並定時關懷,以提升患者自我照護,改善生活品質及降低病患進出急診及住院的發生率。
四、成立肺復原中心肺阻塞的治療除了藥物之外,戒菸及肺部復原的治療也相當重要。民國106年11月胸腔科在11F成立了肺復原中心 ,提供呼吸道病患呼吸運動、肢體運動的訓練及相關咳痰輔助和胸腔姿勢引流設備。此外還建立了運動肺功能檢測(六分鐘行走測試),讓呼吸功能可以更完整的評估。民國109年5月因為11F整建之故,肺復原室遷移至5F繼續為病患服務。
五、潛伏性結核及肺結核防治WHO提出2035消除結核目標,我國疾管署也推出各項結核防疫措施,胸腔科於這幾年配合政策,成立了潛伏性結核篩檢及治療服務。門診也積極著力於肺結核病防治: 提供肺結核、潛伏性結核的相關診斷及衛教諮詢。由個管師提供疾病衛教、藥物、相關護理指導,定期追蹤關懷病人。並定時於門診區衛教宣導「7分篩檢法」,期民眾以簡易篩檢計分工具,能提高結核病警覺性,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發展遲緩是指幼兒在認知、生理、語言及溝通、心理社會或生活自理技 能等方面有疑似異常或可預期會有發展異常之情形,可包括語言遲緩、動作發 展障礙、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全面性發展障礙或其他社會情緒發展障礙。有發展障礙的幼兒若能及早接受診斷與治療,將能消弭或減輕日後障礙的機會。關渡醫院身心科自民國89年開始加入發展遲緩幼兒評估與早期療育的工 作,以優秀的團隊來投入孩子的多專業完整療育,包括醫師、臨床心理師、職 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社工與護理師等; ⺠國90年開始與台北市教育局的學 前特殊教育體系共同合作,發展出醫療與教育結合的早期療育模式,是台灣少 數能以此完整模式介入的醫院,因此榮獲「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多年下來也陸續獲得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督考特優及優等的肯定,更於107年獲得行政院 衛生福利部陳時中部長的表揚。孩童在早期的生命階段最重要的就是照顧者,研究發現,照顧者若能了解 並參與治療,在幫助孩童上可以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本院身心科的早期療育 與其他早期療育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醫療與教育團隊運用治療與教育介入等,以結構性與持續性的療育提供孩童及家庭長期的治療與支持,不只協助孩 童,也協助家庭成長。上述乃是身心科醫療與教育結合的早期療育特色,專業 團隊本此出發,精心細緻地照顧每個兒童與家庭。
復健科成立於89年7月22日至今已20個年頭,致力於服務社區民眾,原治療師編制只有9名,發展至今隨業務量增加治療師編制已超過20位,組織架構也更趨完善,因應長照政策本科也積極擴編,招募更多長照專業人員以服務更多的民眾。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人口結構老化速度快速。本科配合衛生福利部長照2.0政策之推動,自民國106年起承接台北市衛生局社區復建計畫,與北投區社區據點(包括北投幸福石頭湯、伊甸基金會、老五老失智據點、榮光社區、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北榮失智據點及感恩堂..等)合作推動社區復健活動服務。針對社區中長照2.0個案,經照顧管理中心核定為長期照顧服務對象後,由本科物理治療師或職能治療師駐點服務,就近接受運動、日常生活功能訓練與復健指導。針對健康及亞健康長者的失能延緩,衛福部推行預防及延緩失能計畫,發展經有期刊佐證效果的教案模組訓練。106年起本科承接台北市預防及延緩失能計畫,與在地關懷據點合作(如關渡關懷站),提供本院已通過地方自審的教案模組及師資,執行1期12堂的課程,有助預防及延緩失能(失智)、健康促進及身心靈幸福感的提升。民國107年本院申請為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級單位,並配合居家專業服務需求,加入台北市長照特約B單位成員,提供居家復能服務。108年更加入復能多元服務計畫,出院準備時,針對有長照專業需求的個案進行需求評估,並擬定照顧計畫,轉介居家復能專業服務,個案出院後即可無縫接軌的接受跨專業復能多元服務。民國108年因應院外事務繁多,本科成立院外小組,由科內同仁輪流擔任,專人專責致力院外業務,舉凡社區復健、預防及延緩失能、居家復能..等。
吞嚥治療中心
吞嚥治療中心主要針對不同疾病及年齡層的患者,提供完整的諮詢、檢查及治療,由語言治療師評估患者的吞嚥能力,給予完整的臨床建議與治療,並透過吞嚥障礙機能飲食及密集式吞嚥訓練,增進個案的吞嚥功能。此外,本院引進吞嚥治療輔助療法「吞嚥神經肌肉電刺激儀器」(Voca Stim Master),透過神經肌肉電刺激引導患者主動吞嚥,強化口咽部肌肉收縮功能並整合吞嚥肌群,藉此改善吞嚥障礙。此電刺激吞嚥治療法適用於因神經損傷而造成吞嚥困難的患者,如:腦中風、腦外傷、高位脊隨損傷、失智症、帕金森氏症、脊隨退化性病變、周邊神經退化性病變等,藉由合併傳統吞嚥治療與神經肌肉電刺激療法,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本吞嚥治療中心期望經由整合性治療,提供患者持續性的醫療照護,提升其進食能力,並促進生活品質。
為促進慢性腎臟病照護品質,關渡腎臟科整合心臟科、新陳代謝科、營養組與護理部衛教小組,提供更全面性的診療。腎臟病整合照護的服務心臟科醫師:冠狀動脈疾病、週邊動脈狹窄、心律不整等。新陳代謝科醫師:糖尿病引起的小大血管病變,包括神經病變與視網膜病變等。營養師:飲食諮詢與衛教,延緩腎功能惡化。護理衛教師:提供個人化保健諮詢,教導自我管理,追蹤飲食與服藥狀況,確保定期回診及檢驗。
為提供末期病患身心靈合一的安寧療護與優質的全身全人全家照護,本院於民國90年12月成立安寧病房推動小組,民國92年9月加入安寧療護納入健保試辦計劃,93年8月成為安寧療護健保合約醫院,並於民國97年1月通過安寧住院療護認證。之後,於民國99年4月參與安寧共照試辦計畫,民國100年加入9月安寧共照。至今,秉持提供民眾更優良醫療照護的信念持續為民服務。安寧療護並不是放棄治療,而是將治療目標從『疾病』轉向『症狀』。現代醫療終有其極限,當疾病已無法治癒,病人所需要的是另一種同樣積極完整的照顧,包含疼痛與其他症狀控制,以及對精神、社會、和靈性問題的處理。其中,『陪伴』是相當重要的一環。以生命的角度來說,死亡是無法避免的結果。當我們親愛的家人或朋友面臨病危,更需要我們的陪伴。讓他們不感到孤單,而能夠平順、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