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 或已禁用 JavaScript。請啟用 JavaScript 以獲得最佳網站體驗。
最後更新日期:112-11-24
配合醫院目標-視病尤親、融入社區,推動符合角色與定位的教學研究功能,並與各醫學中心醫療院所分享社區醫學訓練。
推動符合社區醫院定位的教學功能醫事類學生的實見習。一般醫學訓練教學訓練(臨床醫事人員培訓計畫)。繼續教育。專業性-全院學術研討會。鼓勵臨床相關的研究計畫與論文發表。鼓勵精進醫術的進修及人員培育。
關渡醫院係委託台北榮民總醫院經營,所以本院積極配合其教學活動,民國90年國立陽明大學規劃國內首次社區醫學課程時,本院就積極參與並作為該課程的實習地點,希望醫學生能夠在成為醫師前就可以先熟識社區醫療體系,瞭解社區為導向的學習觀念,我們的教學方式是採小組教學,一組約7到10人,利用4到5小時的時間,讓醫學生瞭解社區醫院如何經營,融入社區成為社區健康照護的守門人,政府在民國92年7月正式公告實施「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因應SARS疫情醫師人力儲備計畫」訓練課程時,本課程就是其中社區醫學課程的重要參考模式。
民國92年國內發生SARS疫情暴露我國醫療體系及醫學教育體系多年的缺失,在疫情趨穩之後,行政院衛生署提出重整臨床醫師養成訓練改革計畫,於92年7月正式公告實施「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因應SARS疫情醫師人力儲備計畫」,讓每位新進第一年住院醫師均接受為期三個月的一般醫學訓練,藉此逐步導正國內過度且過早專科化的住院醫師訓練制度。經過過兩年多醫院及各界的支持與努力,本階段為期三個月的一般醫學訓練已獲致初步成效,如改善國內整體教學醫院的教學氣氛、奠立一般醫學精神與理念、建立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模式、培訓一般醫學指導師資及建立客觀公正的訓練計畫訪查評估制度等。經由「一年期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之社區醫學課程讓受訓醫師在臨床指導教師指導下學習各種常見、一般性疾病的診斷、治療與照護能力,從病人的照護中學習與病人、家屬及醫療團隊成員的溝通能力、重視醫療品質的改善與醫療資源的最佳運用,養成對專業的敬重與責任感,進而配合政府衛生政策,提供民眾周全性及持續性的全人照護。目前將現行醫學系第七年之實習醫師訓練改為在畢業後實施,一般醫學訓練延長為二年,第一年讓受訓者以住院醫師之身分輪流在各科(應包括內、外、婦、兒、精神科及其他選修科)接受訓練,第二年則讓受訓者自行選擇接受一般內科、一般外科或全科醫療訓練。在此一階段,醫學系五、六年級應提供在內、外、婦、兒科實際照顧病人之經驗,讓學生於畢業時具備基本醫療能力。
兩個月社區醫學課程:社區醫學課程安排主要以社區健康計畫核心議題、社區健康照護體系、特殊照護等三個面向的訓練,讓學員能對社區醫療相關體系有完整的概念,具備社區醫療健康照護的技能及社區健康計畫之基本規劃與執行能力。
為加強本院醫療、教學及醫事技術之合作交流,以期提昇地區醫療服務水準,造福病患與促進醫學之進步,特與以下醫療機構簽定醫療合作合約、建教合作合約等。合作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新光醫療財團法人吳火獅紀念醫院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委託臺北醫學大學興建經營)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基隆長庚紀念醫院
於2006年關渡醫院結合了北投文化基金會,從社區出發以期許自身成為ㄧ個公共的社區平台,以社區總體營造精神及策略,一起面對多元議題,提供社區挑戰與發展的可能,也累積具體成果,歷年推動重點及未來發展方向從社區總體營造、公共議題倡導、環境永續發展、健康福祉促進、終身教育學習、社區產業經營等面向,目前正在推動「健康銀髮生活計畫」,積極安排休閒活動、運動、終身學習、社會參與、志願服務等參與式、自主性課程與行動,並讓參與的銀髮族進行健康促進、健康管理及整合性照護,也讓PGY在這環境中豐富學習。
本院復健科、身心科、護理之家及護理部…等有接受復健科系、心理學科系、護理科系學生見實習。